江苏省高中美术教育课程基地,江苏美术高考教研基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论文交流 >> 内容

《高中学生美术素养培养的途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时间:2012/11/28 18:39:35

《高中学生美术素养培养的途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江苏省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课题 一、课题的提出 高中美术课程改革作为艺术教育重要的一环,在当今倡导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更为引人关注。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教育部就倡导在高中开设美术课程,但是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社会、家长、学校领导和学生都不太重视美术课程。以我校的实际情况为例,学生大部分源于农村,美术基础相当薄弱,加上文化课程负担较重,美术教育在高中阶段,就是一个薄弱环节。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需要全方位高素质的人才,所以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成为必然。在这种复杂因素的环境中,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能否探索出一条科学的培养途径,让学生个性发展、审美能力、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和良性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目的,显得尤为迫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对美术专业教学法研究,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最终达到提高升学率的目的。这样做既拓宽了学生的成才渠道,满足了学生继续深造的需求,也为高等艺术院校提供了大量的优秀生源。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与人文相统一的课程,科学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在教学中要将传授艺术知识与培养学生美术素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但是,多年来美术教育一直延续着以技能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个性发展、审美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不能得到良性发展。为此,我校力争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成立了除美术班外,增加书法、美术史论、影视传媒等专业班,争取艺术高考成绩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全国一流美术高校的录取上要争取有较大的突破,如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本课题通过对“加强高中学生美术素养培养的途径”的研究,提出在高中美术课中加强美术素养教学的程序、方法、步骤和模式,形成一种独特的教学策略,更好地帮助学生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通过实践有目的、有重点地将美术资源中有利于学生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人文因素发掘出来,并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既有审美活动的感受又有美术素养的提升。其次,在当前高考升学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要努力活跃学校文艺氛围,培养文艺骨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使他们在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中,逐渐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健康的身心去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状态。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我国的教育也由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快速转变,提高全民素质,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高中美术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只有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确立它应有的地位,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育人优势,培养出跨世纪的高素质合格人才。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为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能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受个人兴趣、需要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表现为主动性和选择性。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成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另一方面受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和情感品质等制约,在对信息的内部加工上表现为独立性和创造性。教育哲学从根本上说是研究教育领域中的“价值”问题的一门学科。因此教育哲学的有关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性原则和重要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高中美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高中学生美术素养培养的途径研究就是要改变学校以‘传授知识’为终极目标的教学模式,通过整合学科资源,加强美术素养教学策略的研究与运用,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题的研究主要突出两个方面,一是面向高中美术特长生的培养,解决如何在有限的条件和时间内,提高美术专业班教学质量,重点研究和探索专业教学的教法和学法,从而提高美术高考升学质量。二是面向学校全体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结合高中美术课程改革,把美术素养的培养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各个方面,探索普通高中的美术素养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健全学生的人格,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本课题的第一个研究内容就是面对高中美术特长班的学生,解决如何在有限的条件和时间内,提高美术班教学质量,重点研究和探索专业教学的教法和学法,从而提高高考升学率。我校不断探讨如何有效的培养美术特长生的教学经验和研究相关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研究和探索美术专业教学的教法和学法,使美术特长班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美术高考专业合格率达到90%。学校还努力构建研究性学习情境,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后,并不断深入分析教材本身内涵,通过分析,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处理,并结合农村中学学生的学情,加强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探索中形成了素描、色彩、速写等三门课程的校本课程,为培养艺术特长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为培养与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方式、途径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另外坚持“走出来请进去”的教学策略,不断向高校建立科研基地,并定期邀请各高校的名师开设讲座,进行现场示范等教学教研活动。活动中,学生学习艺术的信心倍增,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在校内,美术教研组是一支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队伍,教师之间经常进行教学心得的交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并且通过学情分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潜能。 第二、本课题的第二个研究内容就是面对广大普通班的学生,了解掌握他们的美术素养和技能水平,把“美”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符合普通高中实际情况且行之有效的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鉴于这一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在这种“大文化”的背景之下,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需要我们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校在研究这一内容时,主要从挖掘地方文化中的美术资源,关注社区的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入手。如扬州市的漆器艺术、剪纸艺术。选取了不同的年级进行实验,每周举行定时的美术活动课,专业教师到场指导学生活动。课后、节假日组织学生写生、参观,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美术素养。如扬州的八怪纪念馆就是一个很好的美术教育实习基地,参观前我在课堂上为学生做了充分的知识储备,参观过程中学生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有目的地观察学习,参观后请同学们做调查问卷写感受,同学们都感受到了收获到了许多课堂内无法得到的知识,也提高了他们热爱家乡的审美意识。开学初,组织了高中的学生参观了扬州博物馆,直观感受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漆器作品的精美;了解了古代艺术作品不是凭空出世,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的作品,因而分析美术作品要结合其社会历史背景才能深度理解作品等。2011年5月,组织了高二的学生到扬州美术馆参观了王赞的书画作品展,通过参观、学习,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倍增,也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美术的渠道。 为了使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举办大型文化艺术节,陶冶学生的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鼓励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美术比赛,展示与表现自己的艺术才华,教师给予精心辅导,力争在各项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次,大力改善艺术办学的硬件,学校整体教学设施齐备且先进;配有独立的多功能音美教室、多媒体教室,每班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学校电视台、校园网运行顺畅,电子阅览室面向全体师生开放。学校艺术部配有独立的美术教学楼,拥有十间画室,每个画室配有多功能教学设备,每间画室空调、教学器材设施一应俱全,力争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美术学习资源。以此,促进高中生美术领域的全面发展,以及应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式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上升到内化为学生生活中自发的审美状态,满足学生综合发展的需要。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a.调查法 对普通班的学生作问卷调查,了解掌握学生艺术素养和技能的水平、发展的现状以及影响学生艺术修养和发挥的心理、环境等因素,了解高中美术课加强美术素养教学策略的现状,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资料。通过考察兄弟学校高中美术欣赏课程的开展情况,并通过网络搜索与其他县市区相比较,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相结合,主要采用实践研究法和调查访问法,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加以应用。 b.实验法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教师,认真地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充分地运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料以及因特网尽可能收集到的资料,建立资料档案,以理论为指导进行研究。并且创办兴趣小组或特长班作为实践指导。 c.总结法 本课题有很强的实用性,主要通过教师具体组织策划、指导学生进行教学和活动。所以,对研究的部分内容进行适当地实践,及时总结经验,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去,培养更多的美术特长生。 d.探究法 探索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方式、途径,为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提供理论依据。将研究成果带进课堂,选择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美术课作为个案进行研究,观察学生在课堂上随着美术素养的引导与实施而发生的情感变化,并完整记录整个教学过程,并根据实验结果再反过来修正课程设置与实施的方法,针对性地总结制定教学策略。研究学生在艺术道路上成长的规律,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材。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过程 1、充分准备,奠定基础阶段: 这是全面实施的准备阶段,课题组为此成立了“美术素养培养的途径研究”研究小组。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分析、筛选国内外有关创新、实践的情报资料、学习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教育理论、与课题组成员的交流沟通、课题组成员参与了市、区教研室组织的课题管理与培训,学校多次举办研究性学习培训和美术专业技能培训。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深化研究内容,分析具有的研究条件,制定研究的途径、方法和步骤。 2、实施课题,形成认识阶段: 这是本研究实施的初期阶段,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有效途径有哪些。我们特意选取了不同的年级进行实验,每周举行定时的美术活动课,专业教师到场指导学生活动。课后、节假日组织学生写生、参观,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美术素养。 3、分析总结,撰写报告阶段: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对全部调查分析研究成果汇总。综合分析高中生美术素培养的实践研究成效,做好课题研究全过程的总结。 4、完善成果,总结提高阶段: 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完善课题,集体学习和交流、整理并汇编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升课题研究的质量。 八、课题研究的结果及分析 高中学生美术素养培养的途径是多元的,但前提是必须贯彻以美术教育为主体,辅之以跨文化艺术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培养的理念。 1、强化特色教育,美术特长生高考成绩辉煌,绽放艺术奇葩 学校努力构建研究性学习情境,探讨如何有效的培养美术特长生的教学经验和研究相关的教学方法,编写具有美术特色学校的校本教材,为培养与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方式、途径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通过研究,每年向高校输送了大批的优秀学生。(参见附表一) 2、高度重视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从作品中挖掘人文精神的内涵。 美术是人文学科的重要内容,高中美术课程中收集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凝聚的人文精神是极为丰富的。我们将美术作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分类梳理,依据作品人文内涵的侧重,从人的理想道德、民族情感等方面进行整理挖掘。例如中外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学生会深切感受到时代特色,人文内涵。对不同画派,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作品进行多方位研究,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3、以美术作品为切入点,以画家的经历故事为内容进行精神教育。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度的画家都有其不同凡响的经历,在许多画家的生平中折射出非常灿烂的人生光芒。他们不仅将伟大的作品留于后人,也以其自己的行为为后人做出了光辉的榜样。画家都表现出对自己祖国的高度责任感,这一切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好内容,在教学中用以上生动的例子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美术作品中有许多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徐悲鸿是中外闻名的绘画大师,他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展示出了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厚的民族情感,同时反映出作品所处时代特色。所有艺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深度了解作品必然结合作者及时代背景,当我们全面了解作品时,我们收获的不仅是艺术作品的美,我们还受到了一次次记忆深刻的精神情感教育。 4、探索美术鉴赏与其它学科的渗透,以促进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 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学、美术与生活、美术与人类、美术与设计等,通过这类美术活动,让学生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联系、美术与社会的联系,鉴赏解决与美术有关的问题。教学中将学科课程和审美教育的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实现综合效应,在体现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加强美术教育。在高中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一课中,我们通过绘画、音乐、诗歌同步欣赏,通过学科间的渗透,学生了解了现代的一些主要表现形式,西方的一些主要流派和代表艺术家,学生们既理解了作品,又感受到艺术之美,同时又得到了很好的审美享受。 5、全面推进美术教育,师生艺术成绩突出 课题组成员贡加兵老师多次辅导学生参加各级中小学生文化艺术节绘画比赛,荣获优秀辅导奖和指导工作一等奖。周德华老师辅导的学生荣获全国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一等奖,并在2008年全区教育系统“喜迎奥运展我风采”教师才艺大赛中,获书法类一等奖。吴文娟老师在邗江区组织的初中有效课堂教学展示与评比活动中获美术学科二等奖。吴天红老师在扬州市中小学教师教学录像课比赛中荣获初中组二等奖。(具体获奖详见附件二)在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中,我校荣获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奖。此外,我校学生还积极参与市、区举办的各项艺术活动,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学生的风采和时代精神,并有多名学生在活动中获奖(具体获奖详见附件三)。艺术组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并有多篇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获奖。课题组主要成员贡加兵老师的论文《试论“绘画美学”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理论支撑作用》发表与《扬州教育》。«高中美术欣赏要以“绘画美学思想”为突破口»于2006年10月发表于«美术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水粉画作品«静物»发表于«美术高考直通车-色彩卷»(苏州大学出版社)《唐代王学书风与士人心态杂谈》于2008年7月发表于《当代中国画》2008年第1期(广西出版总社),并参与《江苏省美术统考教程》(江苏美术出版社)的编写工作。(具体情况详见附件四)王德平老师的论文《电脑绘画教学点滴》于2010年7月获得中国教育学会论文二等奖。吴文娟老师的论文在第三届全国美术教育理论研讨论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吴天红老师的《素描基础教学点滴谈》获2010年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具体获奖详见附件五) 九、研究存在的问题与设想 该课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课题研究中出现了如下问题如: 如何处理好美育和美术教育以及其它学科教学的基本关系问题等。 怎样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美术生心理健康督促,努力拓展知识面。 增强艺术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与家长取得共识,共同转变美术生轻视文化课的思想。 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整体业务素质 总之,高中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作为发展人的精神世界和智慧世界的教育,是最具有人文性和综合性的人类活动之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努力进行探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新世纪教师素养》 2、《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3、《美术鉴赏》 人教版 附件一:公道中学近几年学生录取艺术类高校学生名册  附件二:教师参赛获奖情况 附件三:公道中学近几年学生获奖情况 附件四:发表论文统计 附件五: 获奖论文统计

作者:贡加兵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文章
  • 江苏省高中美术教育课程基地,江苏美术高考教研基地(www.yzgjb.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苏ICP备2021008044号
  • Powered by 江苏省高中美术教育课程基地 V4.0.6